“一带一路”建议既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贸开展、基础设施共建上的协作,更是中外文明交流的可贵关键。
“一带一路”建议提出10周年之际,新华社记者挑选在我国日子多年的八一(喀麦隆)、马丽(叙利亚)、沙杰(巴基斯坦),以他们别离论述对儒家文明“智、仁、勇”的理解为切入,叙述他们在我国作业日子的所见所感,展示“一带一路”建议在推动不同文明互鉴交融中发挥的活跃作用。
来自叙利亚的马丽自小跟从爸爸妈妈来我国日子学习,现一家居住在江苏丹阳。马丽不只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,对我国的传统前史和文明也有着浓厚兴趣。2021年,她参加“汉字缘”世界故事大会,叙述了她对儒家思想“仁”的知道。
“我第一次接触到‘仁’这个字,是月饼中果仁的‘仁’。”马丽说,记住有一年中秋节,全家入乡随俗吃月饼,其时尝的是广式五仁月饼,皮薄馅多、绵软带酥、口味甜美。
在我国日子、学习多年后,马丽对“仁”的知道不断深入,她认为“仁”不只是儒家思想中的五德之首,也是对待别人、日子、世界的情绪。在她看来,我国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过程中的对外援建也表现了“仁”的内在。
本年上半年,马丽回叙利亚看望亲人。当看到一些我国的修建公司正参加叙利亚经济社会重建时,她非常感动。“我觉得这不只仅是我国‘仁’的表现,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诠释。”
上一年开端,马丽开端在微博、B站等海内外交际媒体上发布短视频,共享在我国所见所闻,获得了许多网友的活跃反应。马丽说,我国对她而言已经是第二故土,她很喜爱在这里日子,未来她希望能做好交流的“桥梁”,为促进我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往来奉献才智和力气。
记者:陆华东、夏鹏、朱筱
摄制:魏可欣
修改:王东明、谈昦玄
新华社对外部
新华社江苏分社
联合制造
新华社世界传达交融渠道出品